比鲁斯

导航菜单

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/  历史  /  正文

如果秦始皇死后是扶苏当皇帝,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?

阅读:39

如果秦始皇死后是扶苏当皇帝,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?

秦六世没出昏君,说明这个国家还是有点东西的,如果扶苏真如史书记载,那秦朝有可能不会那么早夭。但是看到扶苏一道伪造圣旨就自杀,感觉他也不是那种强主,能不能压的住诸侯国反叛的苗头,也存在一定的疑问。

如果秦始皇病逝后,其长子扶苏继承帝位,假设这种结果成立,那么历史进程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

扶苏如果能顺利继承帝位,原有的历史将不复存在,秦始皇病逝后的历史将会完全改写。首先秦朝的历史不会仅仅只存在了14年,扶苏继位,意味着胡亥和赵高的势力集团无法在推动原有的历史进程,赵高不会掌握实权,也就不能实行残暴的统治。

那么显而易见的结果是:秦朝百姓的生活不会那么苦;陈胜、吴广不会在大泽乡起义反秦;六国贵族也就不能顺势而为进行复国运动,最终的结果就是秦朝不会短暂灭亡。这种变化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可以遇见的,也是扶苏继位,最起码会改变的历史。

接下来的变化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,其次紫陌认为:如果扶苏继位,秦朝之后的汉朝将不会存在,秦朝会在扶苏的励精图治下逐渐进入盛世。如果汉朝消失,那么汉朝之后的朝代也将不复存在,扶苏将会完全改变历史进程,最后将历史带入另一条主线(后文具体论述)。

公子扶苏简介

扶苏为嬴姓、赵氏,本名嬴扶苏,是秦始皇长子(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,所以不存在嫡长子),也是秦朝的宗室大臣,常称其为“公子扶苏”。

据史料记载,扶苏为人宽仁、刚毅勇武、信人奋士、有政治远见。后因反对父亲坑杀儒生和术士,触怒其父,被发配上郡监军,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、抵御北方的匈奴。

如果扶苏继位,之后的历史走向会是什么样?

扶苏顺利继位,胡亥、赵高退出历史舞台

原本的历史是:

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后,给扶苏治丧即位的遗诏被近侍赵高暗中扣押,然后赵高说动胡亥和丞相李斯发动沙丘政变,先对外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,并伪造始皇遗诏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太子,之后用矫诏赐死始皇长子扶苏,最后赶回咸阳,拥立胡亥为新帝。

秦二世继位后,赵高作为胡亥的亲信之人,掌握朝政实权,为此开始铲除忠良(杀害蒙恬、蒙毅等大臣)、迫害秦国王室之人(胡亥的兄弟姐妹皆遇害),陷害丞相李斯。在其残暴的统治下,百姓的反秦呼声越发高昂,最终爆发乱世,秦朝在起义浪潮中被推翻。

假设扶苏顺利继位

秦始皇在病重时,自知大限已到,便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“与丧会咸阳而葬”给扶苏,意思是让身在上郡的公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葬礼。虽然史料记载中没有明说让扶苏继位,但基本上已经肯定了扶苏继位的事实。

秦始皇去世,扶苏作为长子是有理由回咸阳参加葬礼的,秦始皇何必要再发一封盖有玉玺的诏书给扶苏呢!并且还是让扶苏主持葬礼,如果秦始皇选定了继承人,那么自然由未来的储君来主持葬礼。所以,秦始皇临终前的意思就是让扶苏治丧即位。

秦始皇之前派扶苏去上郡监督30万的大军,也能看出秦始皇对扶苏是很信任的。赵高拥立胡亥也是因为自己和扶苏向来不合,担心扶苏即位后,对自己的地位不利,如果赵高和扶苏的关系正常,也就没有必要冒着诛三族的风险去发动政变。

回到正题,假设秦始皇的这份诏书顺利送到公子扶苏手中。身在上郡的扶苏在收到诏书后,便会和蒙恬做好交接工作,然后快马加鞭地赶回秦都咸阳,然后稳定朝中局势,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,朝中自然会有不少跟随者,如蒙恬、蒙恬兄弟。

扶苏除了长子身份外,还是秦宗室大臣,秦宗室贵族也会支持扶苏,只要扶苏能顺利抵达咸阳,继承帝位可以说是板上钉钉。扶苏回到咸阳后的工作便是:联合支持自己的文武百官、稳定始皇病逝出现的朝局动荡、提前做好秦始皇葬礼的准备、继位称帝。

扶苏称帝后,自然要组织自己的领导班子,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对于身边的近侍之臣也会更换,因为赵高向来和扶苏不对付,而弟弟胡亥虽受父亲喜爱,但先帝已故,加上分封制已经被废除,胡亥和赵高从此便会退出历史舞台。

如果扶苏继位后、农民起义很难爆发,六国贵族不能进行复国运动

关于扶苏继位的历史会是什么样,可以通过扶苏的为人进行论证模拟。首先扶苏的为人与性格和其父秦始皇、其弟胡亥是不同的。

根据史料记载,《秦始皇本纪》:“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,倚辨于上”,意思是说,丞相和大臣处理公事都是依赖秦始皇的决断,可见秦始皇是一位自以为是、过于霸道的帝王。

秦始皇在位时,百姓是惧怕心理,《秦始皇本纪》记载:“上乐以刑杀为威,天下畏罪持禄,莫敢尽忠”,因秦始皇喜欢用残酷的刑罚来确立自己的威严,天下人因此都惧怕秦始皇,可见秦始皇是比较暴虐的。

根据秦二世在位时的结果,也可看出胡亥并不是一位贤能的君主,而且比其父更加残暴,秦二世所有兄弟姐妹都惨遭杀害,被征发劳役的百姓,连饭都不管,需要自带粮食无偿工作。

但扶苏与秦始皇和秦二世几乎完全是两种人,根据史料记载“百姓多闻其贤”,扶苏为人宽厚仁慈,连百姓都多有听闻扶苏的贤能,那么扶苏作为秦朝的统治者,其结果自然和秦始皇与秦二世的统治是不同的。

我们也知道,秦朝是在农民起义下被推翻的,那么扶苏继位后,秦朝还会爆发农民起义吗?紫陌认为是不会,秦朝之所以爆发农民起义,是因为秦二世实行残暴的统治,导致官逼民反,民不得不反。

在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中记载:“法令诛罚日益刻深,群臣人人自危,欲畔者众。”意思是说秦二世时,秦朝的法令刑罚越来越残酷,群臣和百姓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,想反秦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百姓心中是讨厌秦二世的,百姓反秦是秦二世自作自受,但如果换作是扶苏,结果完全是另一种结果,首先扶苏在百姓心中享有盛名,陈胜在起义时都说,很多百姓都说公子扶苏很贤明。

在秦始皇坑杀触犯法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时,扶苏就曾直言劝谏,希望其父明察此事。理由是:天下刚平定不久,边疆的百姓尚未安抚,用严厉的刑罚惩治效法孔子儒生们,容易造成天下动乱。

以扶苏曾劝谏秦始皇的理由,便能看出扶苏为人宽仁、贤明、有政治远见等优点。得出来的结论便是,公子扶苏很得到民心,也不残暴,能想到利弊,那么在扶苏的统治下,百姓几乎不可能造反,且会比秦二世在位时,生活的更加幸福。

紫陌认为,如果扶苏继位称帝,陈胜、吴广不会起义反秦,陈胜、吴广之所以起义反秦,主要原因是因为“失期,法皆斩”,以扶苏宽仁的性格,秦朝的严酷的律法只会逐渐改善,因严酷律法产生的不利事件会大幅减少,甚至很难发生。

百姓心中是希望扶苏称帝的,这便是民心,即便有零星的起义,也难以对秦朝构成威胁。百姓好不容易迎来和平的生活,能吃饱喝足的情况下,谁还参加起义,没有百姓的支持,六国贵族便无法进行复国运动。

即便有复国运动,扶苏也能派兵镇压,扶苏继位,意味着蒙恬、蒙毅不会遇害,众多的兄弟姐妹和忠心于秦朝的文武大臣也不会被胡亥陷害,如左丞相李斯、右丞相冯去疾、将军冯劫等人。

扶苏拥有精兵强将,众多中流砥柱的大臣支持,六国贵族拿什么和扶苏对抗呢?有贤明的扶苏在,南方的赵佗估计也不会脱离秦朝,自立为王。即便没有赵佗的支持,扶苏也拥有数十万的强大秦军。

蒙恬、蒙毅出生将门世家,其家族三代为秦将(爷爷蒙骜、父亲蒙武),兄弟二人可以说自幼习武、熟读兵书,蒙恬又曾和王翦一起攻打过楚国,有大规模作战经验。如果六国贵族图谋复国,相信一有苗头就会被镇压了。

并且以扶苏的宽仁和贤明,六国贵族可能会是另一番想法,如电视剧《神话》中,项梁、项羽叔侄二人遇见扶苏后,复国的心态便出现了改变。而刘邦也不会遇见机遇,只能老老实实地为扶苏打工。

扶苏继位,秦朝逐渐步入盛世

扶苏继位的情况下,秦朝会安稳的过渡政权,之后便会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,为之后的盛世奠定基础、如果扶苏能像高祖父秦昭襄王那般长寿,秦朝更可能在扶苏在位时便会步入盛世。

根据推算,扶苏在公元210年,年龄大约在30岁左右(根据秦始皇49岁病逝的年龄,加上男子大约在16岁左右具有生育能力的条件加以推算)。如果扶苏在位20年,秦朝在扶苏发展下,会逐渐强盛,向盛世前进。

如果扶苏在位50年,即便是熬,也将刘邦和项羽熬死,六国旧贵族也逐渐离世,覆灭秦朝的想法更加难以实现,秦朝变得更加稳定。

扶苏未继位前,属于旁观者清,对秦朝存在的问题要比秦始皇有着更深的认知的。在扶苏还是公子身份时,就具有政治远见,如果扶苏成为秦朝的皇帝,扶苏便能改善秦朝存在的各种危机,最终改变秦朝的现状。

扶苏对于秦始皇惩处460余人,都会担心天下动乱,相信对于征发数百万的民夫修建长城、皇陵、阿房宫等大型工事,则会更加反感,结果便是服劳役的人数会大大减少,不会出现“天下苦秦久也”的情况。

扶苏很大可能会与民休养生息,减轻百姓赋税、采取能安抚百姓、安定社会的一系列措施,逐渐让六国百姓忘却仇恨,从心中接受新生的秦朝,接纳大一统的政治格局。

秦朝在经过扶苏的治理、时间的沉淀,不出昏君的情况下,秦朝必将迎来盛世,秦朝国内经济繁荣、文化昌盛、百姓富足、对外军事强大、和中原之外的各国建立联系,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如果扶苏继位,秦始皇病逝后的历史必将会改写,秦朝之后的汉朝很可能不会存在,直接将历史进程带入另一条主线,列强不敢觊觎华夏,华夏迎来恢弘篇章,最终进入盛世中华。

结语:

扶苏之死其实源于秦始皇,若其父没有将扶苏发配到上郡监军,何以能给赵高机会迫害。扶苏作为始皇长子,宗室大臣,在秦始皇巡游天下之际,完全可以在咸阳和文武大臣一起监国,有众多的宗室大臣支持,岂能看着赵高赐死扶苏!

但扶苏为人宽仁,一生都忠于秦朝、忠于百姓,即便在赐死时,有反叛的能力,也因忠孝耿直,选择相信诏书而自杀,可能对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来说,认为扶苏情商低,或者可以说是傻,但怎能以现代人的想法来衡量古人呢?

扶苏最终被奸臣迫害,忍不住让人感到惋惜!

大家对扶苏有何看法?认为扶苏如果继位后,历史会有哪些改变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。

文/历史紫陌阁

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,谢谢大家的支持。

本文声明原创,文中配图来源网络,侵删。

秦朝,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,传三世,共两帝一王,国祚十四年。在大多数人看来,秦朝的灭亡,秦二世胡亥要负完全责任,甚至有观点认为,如果是公子扶苏继位,历史就会改写,这种观点有失偏颇。秦二世只是点燃了秦朝灭亡的导火索,秦亡的真正根源,还是在于它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。

秦朝末年的战争,除了陈胜吴广两人作为低级官吏一呼百应发起起义,起到了发端的作用外,战争中的主角仍然是山东六国的旧贵族。虽然六国已灭,设立了郡县,但当时社会的运转方式还是由旧有的乡贤贵族来掌控。

当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后,一切就不可收拾。当时,各地都出现了地方豪强杀死郡县官吏起兵的现象,这也说明了秦朝郡县统治的薄弱。最终,山东六国的旧贵族推翻了秦朝的统治。

在中国的历史上,若要论对前朝遗老遗少的优待,也只有五胡十六国时期大秦天王苻坚能胜过秦始皇一筹。在记录秦朝历史最为详尽的《史记》中,关于秦始皇在兼并天下过程中对六国王公贵族的处置,鲜有成批诛杀的记录。

虽然后世有赵王迁、齐王建被囚禁冻饿致死的说法,但《史记》等历代的正史中却没有这样的记录。因此可以认为,山东六国的亡国之君并没有被处死或者虐待致死,基本算是得到了善终。当然,在亡国的压力之下,郁郁而终是有可能的。

燕国太子丹是被他的父亲燕王喜下令斩杀,而末代楚王昌平君死于战阵,这也导致了项燕因失去抵抗的信心而选择自杀,这三人的死不能归咎于秦始皇嬴政。

秦始皇嬴政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,主动下令杀戮亡国贵族的唯一记录,就是在攻克赵国国都邯郸后,坑杀了一批昔日与其生母赵姬家族有仇怨的赵国贵族。当年嬴政在赵国为人质时,受到了这些赵国贵族的凌辱和伤害,嬴政因此在心理上留下了童年的阴影,以至于成年之后存心报复也算是人之常情。

如果说山东六国的亡国之君究竟是否得以善终还存有争议的话,那么,那些在秦末混战中留名青史的一大批六国遗老遗少,却毫无疑问的在秦始皇的治下活的非常好,比如熊心、项梁、项羽、项伯、项庄、项它、魏咎、魏豹、张良等。秦朝末年的齐国王族田氏家族,留名《史记》的就至少有14人。

从《史记》的记载中可以看出,这些亡国的王公贵族并非过的是惶惶不可终日四处逃窜的逃亡生活,他们不但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完全的人身自由,而且还在当地作威作福,甚至公然违法乱纪之后还能免于追究。他们在过着滋润幸福生活的同时,甚至还将心思和精力用在了颠覆国家政权上。

张良就属于韩国的王公贵族,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韩国的国相。韩国灭亡时,张良已经二十多岁但尚未出仕。当时张良的家境十分优渥,仅僮仆就有三百多人,但他却散尽家财意图行刺秦王。

后来,张良因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遂而遭到了全国通缉,于是他更名换姓藏匿于下邳,并在当地很有拥有了一定的势力,而且有能力窝藏逃犯、纠合武装。

作为楚国大将项燕的子孙,项梁和项羽在楚国灭亡之后就被迁往关中定居。作为亡国之徒,他们竟然还有财力舞刀弄剑和学习诗书兵法,可见他们在秦始皇的治下,生活是多么的惬意。

项梁曾在秦国旧都栎阳县(今西安市阎良区)因触犯秦律而被逮捕,但他通过楚国故地蕲县的狱掾(监狱官员)曹咎向栎阳狱掾司马欣说情,最终得以脱罪。

后来项梁杀了人,因他和会稽郡吴县(今苏州)的县令郑昌关系亲密,于是带着项羽等族人从关中千里潜逃到了吴县,并很快成为了当地的豪强 ,并积极筹划武装暴动。

通过张良和项梁等人早年的经历来看,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在山东地区仍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,这也说明原六国的百姓思念六国,对秦朝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高,否则他们不会去响应山东旧贵族纠合武装的号召。而且这些六国旧贵族还和当地的官吏关系密切,相互勾连。否则,违法犯罪是很难在严苛的秦律下逃脱的。

所以说,六国的旧贵族才是严重威胁秦朝稳定的因素。六国旧贵族的政治特权和封地财源,随着故国的灭亡而一并被剥夺,至此仇恨的种子就已经埋下。秦始皇嬴政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,留下这些旧贵族的性命和财产,这种大恩大德是不足以消弭他们心中对秦朝的仇恨。当项羽攻入咸阳后,他毫不犹豫地将秦朝的王公贵族屠杀殆尽,又纵火焚烧宫室。相较于秦始皇嬴政和项羽的所作所为,孰仁孰义一目了然。

正是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,过于仁慈而没有下狠手斩草除根,最终养虎为患。他活着的时候凭借威望,尚且能勉强震慑住这些蠢蠢欲动的六国旧贵族;一旦他死后,六国旧贵族就会揭竿而起,复国报仇。无论秦朝的继任者是谁,都必须面对叛乱分裂的严峻挑战。

秦始皇虽然统一天下,终结了数百年的乱世,迎来了宝贵的和平,但是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。

战国时期,随着各国兼并的愈演愈烈,举国耕战体制成为各国制度的主流。当时各国不但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,而且还产生了为战争服务的军械生产、粮草运输等一系列的后勤工作。可以说,当时天下的百姓大多都是靠战争来生活的。

随着天下的统一,和平的到来,自然就不需要如此多的军队,上百万冗余军人面临着裁撤和安置,同时因战争而兴起的产业的转型和改造等问题也会接踵而至。

这些社会问题,每一件都非常棘手,在处理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激起民变。这些人大部分都曾经是职业军人,一旦叛乱,镇压平定的难度非常高,对社会治安乃至国家安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。

为了解决这些人即将面临失业的问题,秦始皇先是让蒙恬和王离等秦将带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;然后再让屠睢、任嚣和赵佗(原赵国人)等率领五十万杂牌军(士兵身份低贱而复杂)南征百越。

这些举措还远远不能解决问题,于是又从各地征发数百万的工匠民夫前往全国的多个基建工地,进行修驰道、凿灵渠、筑长城、建宫室、治骊山。在秦朝,服徭役不但包吃包住,还有工资,每人每日8钱,并不是免费的劳动力,有点类似于以工代赈。

虽然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,消化剩余劳动力。但不免有点急功近利,后世多以此非议秦始皇穷兵黩武、滥用民力。

秦始皇在短短的11年中,并没有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,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矛盾更加激化,于是在具有野心的六国旧贵族因势利导下,再加上秦朝的军队的主力被调往北方边地和岭南地区,造成了原六国区域兵力的薄弱,最终出现了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”的局面。

虽然兼并领土的统一战争已经结束,但是思想文化的统一战争才刚刚开始。除了六国的旧贵族和冗余职业军人,还有一个群体因为秦始皇的仁慈而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,那就是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反动文人。

淳于越原为齐国博士,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,他入秦任仆射,是太子扶苏的老师。可见秦始皇对淳于越并不薄,不但让他官居要职,还让他做了太子的老师。

公元前213年,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,以庆祝平定漠北匈奴和收服岭南百越,淳于越位列其中。

宴会之上,博士之首的周青臣等人对秦始皇的武威盛德大加称颂,而淳于越却公然开历史倒车,在宴会上对郡县制表示反对,并拥护分封制。他不但公然诅咒大秦帝国不能长久,还对他的上司周青臣进行诋毁。

一个被秦始皇灭了国的齐国人,在秦朝当官领工资,吃喝着秦始皇的酒宴,却一边否定秦始皇的政绩,一边数落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同僚不是忠臣。

秦始皇听完淳于越这番话的反应是交给群臣讨论,丞相李斯认为这种论点是荒谬的,因此废弃不用,并建议废止诸子、以吏为师。秦始皇最终采取的措施是“焚书”,而不是直接对那些反动文人举起屠刀。不可否认,“焚书”的结果导致大量的先秦古籍毁于一旦,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文化浩劫之一。

秦始皇给了那些反动文人机会和时间来进行思想改造,只是有限度地收缴销毁了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等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的著作,还有各国的国史,以使他们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判当前的朝廷。同时,还提倡法制教育,允许百姓向官吏学习律法。

然而这些反动文人偏要以古非今,处处与朝廷唱反调。他们利用掌控社会舆论的影响力,在朝堂之上口是心非,出了朝堂在街头巷尾非议时政;他们通过批评皇帝的得失来树立自己的威名,通过标新立异的言论来借以表现自己的学识高深。这样不良的风气,容易引起天下百姓的效仿,生出许多诽谤之言。

虽然秦始皇完成了天下统一,但是原六国百姓的人心浮动,并不安稳。如果不对这些反动文人进行打击,放任他们 “蛊惑人心”,势必造成原六国的士民百姓难以对秦朝产生信任,大秦的法度在山东地区推行必然阻力重重。如此一来,秦朝对山东地区的控制也就岌岌可危。

秦始皇推行“焚书”、书同文、车同轨、统一度量衡和钱币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,目的就是在尽可能避免杀戮流血的前提下,铲除原六国对士民百姓的影响,让他们逐渐对大秦产生认同感、归属感和依赖性。

其实“诗书百家语”在先秦时代,就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力,仅仅通过“焚书”是很难堵住以古非今的悠悠众口。况且在“焚书”的过程中,采取了威胁暴力的手段,进一步激发了反动文人和原六国士民百姓的反抗情绪。

所以,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,就有人在陨石上刻下“始皇帝死而地分”的字样,诅咒秦始皇不久于人世,天下陷入动乱;还有人献上曾被秦始皇投入江中的玉璧,诅咒秦始皇死亡;楚南公等人还在民间四处宣扬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也”这种分裂叛乱意图十足的言论。

正是因为秦始皇的心慈手软,再加上他过早的离世,留下了太多的棘手问题,这些问题犹如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火药桶,无论谁成为大秦帝国的继任者,叛乱是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严峻问题。

愚蠢残暴、肆意妄为的秦二世胡亥,未能消灭陈胜、吴广起义以及六国旧贵族的复国运动,葬送了秦朝。如果把秦二世胡亥换成风评相对更好、威望相对更高的秦始皇长子扶苏,能否使得秦朝转危为安呢?

公子扶苏,史书中记载的并不多。《史记》中并没有为他列传,关于他的记载零星散布于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、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以及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中,合计约400字左右,其中差不多300字在叙述他的死因。

从《史记》的记载中,我们只知道,扶苏是秦始皇的皇长子,因直言劝谏父亲,反对坑杀“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”一事,触怒秦始皇,被外放到上郡作为大将蒙恬的监军;秦始皇驾崩后,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,矫诏赐死扶苏,扶苏不听蒙恬劝告而自杀;他在民间有贤能、仁孝的名声,百姓同情他的遭遇。仅此而已。

扶苏是齐国博士淳于越的学生,他应该较为深入地学习过儒家学说,他了解孔子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力。所以他在劝谏秦始皇时才说出了“诸生皆诵法孔子,今上皆重法绳之,臣恐天下不安”等话语。

如果扶苏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,他可能会认同“克己复礼”的那一套理论,向往周政德教。在继位后,就有可能会背弃秦朝以法治国、郡县制等基本国策。甚至面对叛乱时,他也会不顾蒙恬等秦将的劝谏,仅求守住函谷关,保住秦朝的祖业,放任山东大乱,使得历史进程又倒退回了春秋战国时代。

如果扶苏没有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,具有政治远见的他继位后,凭借和蒙恬、王离等统兵大将的亲密关系,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平定山东叛乱。即便是在扶苏的领导下,秦朝挺过了这次大叛乱,但是以扶苏的能力,能否解决秦始皇所遗留下来的其他问题所带来的致命威胁呢?

我们可以从秦朝的继承者,西汉的建立过程窥探一二。通过灭秦的战争,地方上的豪强得到了极大的整合,秦朝消亡的同时,六国旧贵族的势力也被严重削弱,项羽所分封的很多人并非昔日的旧贵族。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,六国旧贵族的势力被彻底消灭,天下实现了第二次的大一统。

汉朝建立后,狡兔死走狗烹地清洗掉一批有威胁的功臣,如韩信、彭越、英布等,然后通过白马之誓确定了非刘氏不王的政治体制,随后又通过诛灭诸吕巩固了这一政治原则。

汉朝为了打击地方豪强,把他们陆续迁至关中,通过陵邑制度将他们监控起来,最终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彻底消除了六国旧贵族的影响力,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才真正的建立了起来。

这个过程从政治上来说,就是把旧的既得利益者一批一批的残酷淘汰,然后建立新的秩序。这个过程从秦朝建立开始,到汉文帝登基,持续了60余年,期间经历了灭秦战争,楚汉战争,汉初消灭异姓王战争以及诛灭诸吕,至少经过了四次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清洗;再通过设立陵邑制打击地方豪强和白马之誓,两次大的政治制度建立,这才使得中国大一统初具雏形。

以上的这些,都不是扶苏一个人可以完成的。所以,即使扶苏取代秦二世胡亥成为大秦帝国的继任者,最多为秦朝多续几年命而已,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。

首先,历史是没有假设的。按照官方的外交辞令,我不回答假设性的问题。但是今天要破例了。

假设历史在扶苏自杀那一刻有了分叉,或者说蒙恬的那一番话让扶苏猛然清醒,一定要活着回到咸阳,那就是一段平行时空,让我们来看看平行时空里的扶苏是怎么走下去的。

第一个分叉点:扶苏没有在第一时间自杀。

扶苏不死,他要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他即位的合法性。

秦始皇不是有诏书要立扶苏吗?始皇帝确有诏书说要扶苏从塞北赶回来,来主持自己的后事。但是史书上并没有明说即位这件事情,即使说了,那份诏书也在赵高手里,并没有发出。既然赵高和李斯在沙丘定下了要扶持胡亥,那么这份诏书肯定不会让他面世的。从大义上说,扶苏是失去了有利地位。

真实历史上,扶苏自杀后,赵高和李斯的巡游队直接去了扶苏和蒙恬驻守的地方。这个行动可以理解为威慑。因为当时,对外,始皇帝还是一个活着的形象。给人的感觉就是始皇帝来巡边威慑。

如果,扶苏不自杀,这一步肯定还会有。你不自杀,秦始皇“亲自”来到你面前了,你死不死?按照扶苏的心理,很难逃过这一关。即使是蒙恬,也很难逃过这一关。秦始皇到了你的驻地,要你死,你死不死?你要见面,秦始皇拒绝,在情理上也是正常的。如果扶苏和蒙恬硬是要见面,难道还硬闯不成?无论,扶苏和蒙恬怎么做,都是犯法了。依照秦国的法律,一旦犯法,被杀,是很正常的事情。更不用说,这种行为已经涉及谋反了。

在正常程序下,扶苏是不可能逃过李斯和赵高的算计的。除非他不走寻常路。

那就是第二个分叉点:扶苏和蒙恬公然对抗秦始皇的政令。

那么,他们就会站到谋反者的行列中。这也不是不可以。如果他们断定,秦始皇已经死了(这个其实很难,秦始皇才五十多岁,年纪不算大,常理推断是不会这么快死亡的。除非,他们在秦始皇身边有可靠的内应。)扶苏与中央政府对抗。那么结果就是秦国分裂,陷入内战。

胡亥是名正言顺的君主,他手上有秦始皇的“传位诏书”,合法拥有秦帝国的所有武装力量。为了应对北方的危险,胡亥应该会提早汇聚起所有的武装力量。包括南征越国的那支超级大军。如果能提早准备,这些武装力量还是很强大的。真实历史中,秦帝国这么快被击垮,是由于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认真准备。胡亥直到刘邦屠了武关才知道事情恶化到了这种地步。

而扶苏蒙恬这里呢,二十万戍边大军,是精锐。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,但是战斗力不可小觑,再加上驻地和咸阳之间有高速公路(秦直道),兵临咸阳城下不过数天时间。真要打起来,胜负也是很难说的。但是,军队能不能调的动,这很难说。要军队公然造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在真实历史中,蒙恬并没有造反,史书上有段他的自白,说是他本来可以造反的,但是因为世代在秦为将,不忍心造反。到底是不忍心还是不容易,不好说。蒙恬有这个想法,那其他高级将领呢,会不会有类似的想法?军队是很大的一个变数。

第三个分叉点,扶苏在内战中赢了,登上了皇位。

这个假设要除去很多因素,比如说,在内战过程中会不会提早催生陈胜吴广起义,六国提早叛乱。会不会扶苏得了秦国,而关东六国又独立了等等。

假设一切正常,扶苏到手的是整个完整的帝国。他的做法又会怎样?经过秦国内战(类比楚汉争霸),天下已经疲惫,很可能类似汉初的政治,休养生息,无为而治。历史说不定又会走上一条类似的道路。

再假设下去就没完没了了。也许在平行空间里也有人在写,假如扶苏自杀了,历史会变成怎样呢……


世间无万古不灭之国,区别只在国祚长短。假使扶苏继承大秦皇位,大秦绝不会这么快灭亡,“扶苏不死,大秦不亡”。扶苏继位,大秦君臣同德同心,国内富庶,国力强盛,国祚绵长,大秦帝国延续二三百年可期。

扶苏本有四大优势可以扭转乾坤,但历史车轮滚滚而来,一切事实都已注定,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。

德厚本应是扶苏最大的实力

中国历代帝王,开国之君大多是豪强、军阀、强人,后世之君多文弱、腐朽、愚蠢,像汉文帝、宋仁宗这样儒雅的翩翩君子,为历代所称颂,扶苏本也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。

《诗经·郑风》当中《山有扶苏》一篇,其中一句“山有扶苏,隰有荷华”,想必就是扶苏名字的来源。

扶苏,树木名,一说是桑树,诗文的意思就是枝叶茂盛,香草佳木。公子扶苏,想必也是人如其名,秦始皇以此为其子命名,显而易见是对扶苏寄托了无限期许。作为长子,虽未明说,但秦始皇却一直将他当成大秦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

在人们的印象中,扶苏俊雅挺拔,温润如玉,乃一位谦谦君子,甚至连宵小之人赵高也曾称赞他“刚毅而勇武,信人而奋士”

这样温文尔雅,淡然高华,谦逊有礼,成长于政风良好的秦国宫廷,又接受了良好的学识教育和治国理政培养和熏陶,扶苏具备了一切成为明君圣主的素质。


民心本应是扶苏最大的支持

民间对扶苏什么看法,史记记载如下:

陈胜曰:“天下苦秦久矣。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,当立者乃公子扶苏。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今或闻无罪,二世杀之。百姓多闻其贤,未知其死也。”

陈胜、吴广率先发动了大泽乡起义,这两个秦朝的掘墓人,尚且还打着扶苏的名号起事,可见百姓对扶苏爱戴之深。

在秦末这样一个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乱世之际,扶苏的死亡成为了一个精神事件,一种民心的风向标。陈胜、吴广高高举起扶苏的名号,数万众云集响应,可见扶苏在天下百姓心中享有多么高的威名。

扶苏知书达理,深明大义,谦恭有礼,至仁至孝,重视“以德化民”,在朝臣和百姓中有较高威信。这样的人,继立为君,众望所归,天下百姓也会臣服。


仁政本应是扶苏最大的政绩

秦始皇雄才武略、刚毅果断、深谙峻法,公子扶苏宽厚仁义,两人性格正好相辅相成。秦始皇一统华夏,靠的是武力;扶苏收民心,靠的是仁义。

这一对父子,恰好似后世的康熙与雍正,康熙晚年以宽仁治国,朝政懈怠;而雍正务实严猛、振作有为,一改朝野靡靡之风。

在秦帝国始建初年,根基未稳,复辟逆流势力蠢蠢欲动,赋税增加、徭役增加,可以说是终结分裂、走向统一、实现富强的必经之路,但也是百姓必须要承担的一个历史过程。

扶苏的政治思想非常适合战乱以后的国家治理,他主张仁政治国,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,倡导“与民休息”。

假如扶苏继位,将“顺民之情而与之休息”,力推“休养生息”政策,“约法省刑”、“轻徭薄赋”,修补前朝弊政,稳定帝国基业,广大人民将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环境,大秦国力也将日益蒸蒸日上。


良将本应是扶苏最大的后盾

史载,扶苏多次为国策直言劝诫,始皇大怒,结果扶苏就被派到了上郡去做蒙恬大军的监军。实际上,扶苏绝不是被发配,而是被始皇帝精心保护起来。

当时朝廷上,复古派与郡县派廷辩激烈。让其去边关,也有让扶苏远离政治漩涡中心,以求保全之意。秦始皇还希望扶苏能通过跟随大军,在军中磨炼性情,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。

更加重要的是,扶苏去的是蒙恬的大军。蒙恬是谁?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军,掌握的是大秦最精锐的军队。派去蒙恬的军中,实际上有托孤于蒙恬之意。

蒙恬祖父蒙骜、父亲蒙武在军中经营多年,弟弟蒙毅常侍秦始皇左右,在内出谋划策。秦军当时的将领大多曾在蒙氏三代麾下效力,蒙氏一族在朝中军中威信极高。

始皇深知,一旦朝局或地方形势有变,蒙恬大军将是大秦的定海神针。把扶苏交给蒙恬,实际上是为大秦后继之君找了最大的实力靠山。

假如扶苏继位,蒙恬、蒙毅兄弟和秦军一班勇猛之士如臂指使,朝廷上的阴谋家也就没有了可乘之机,扶苏指点江山,挥斥方遒,大秦将迎来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。


扶苏之悲?大秦之悲?

可悲的是,秦始皇千算计、万算计,还是未能算到赵高、李斯、胡亥等小人的算计。

扶苏本该成为大秦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,以仁义来治国安邦,兴起一个大秦的“文景之治”、“贞观盛世”。

假使扶苏有后来李世民、朱棣的风范,携蒙氏兄弟以清君侧为由直入咸阳,剿灭李斯、赵高一伙叛党,至少也给自己、给大秦一次翻盘的机会。

扶苏的死犹如巨星陨落,也直接影响了大秦王朝的命数。否则,如此强大的大秦王朝也不至于仅仅到了秦二世就灭亡。

标签

如果秦始皇扶苏皇帝历史怎么样变化


相关文章列表

如果给秦始皇一个地球仪,再告诉他秦国的范围,结果会怎么样?

如果给秦始皇一个地球仪,再告诉他秦国的范围,结果会怎么样?

也未必会怎么样!一天下是针对那些文化同源的中华文明而言的!兼并楚国是为了稳定中原所以60万军队驻扎下来了!那个时候的大一统思想奠定后,后来了为什么要把新疆和西藏也纳入版图就有其他原因了,是为了通商不被...


这个武将熬死了秦始皇,熬死了刘邦,熬死自己儿子,最终熬成皇帝

长寿,是古人最在意的一件人生大事。上至天子皇胄,下到茫茫众生,没人能真的不去在意自己能否长寿。在那个平均寿命不过三十、四十的年代,五十岁去世便算喜丧,六十仍在世便大摆筵席,作大寿,七十岁作古稀,意为古...


如果南宋的皇帝是李世民,坐拥岳飞辛弃疾等名将,宋朝会崛起吗?

如果南宋的皇帝是李世民,坐拥岳飞辛弃疾等名将,宋朝会崛起吗?

我是蓉城佳音,我来回答这个问。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。首先,赵构和李世民根本没有可比性。一个是南宋的开国皇帝。他首先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,而不是收复失地,恢复江山。所以他必须杀掉主战的岳飞,这样才能保...


如果全国被执行人银行卡,微信,支付宝全部冻结,会怎么样?

如果全国被执行人银行卡,微信,支付宝全部冻结,会怎么样?

如果这样,社会要乱啦。没有一切赚钱的机会,喝西北风啦,还腰还钱,还个东北风给它。不顾不是真老赖的生活保障 离抢不远啦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,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:不管是银行信用卡逾期、贷款逾期,还是个人之...


如果美元不再是国际通用货币,美国会怎么样?

如果美元不再是国际通用货币,美国会怎么样?

真说的是,美元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主导地位,世界还真的就不完蛋也不远了,美国能安心让它灭了???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,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:如果有一天,美元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,那绝对是人类灾难的开始。按照...


如果自始皇帝起中国一直繁荣稳定,到现在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?

如果自始皇帝起中国一直繁荣稳定,到现在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?

生产力水平绝平,当时的社会不能够长治久安,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。公元前221年,秦王政用了十用时间,灭韩赵魏楚燕齐,南平百越,北击匈奴,天下一统。秦王政自认功高于三皇五帝,发明皇帝称号,自称始皇...


友情链接